浏览次数 2 2017年06月26日 9:30:59 丽江东巴谷
近日,云南省实施品牌和质量强省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云南质量走廊省级示范单位”的通报》,我市丽江东巴谷生态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丽江玉龙雪山管委会、丽江玉水寨生态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丽江福建机床有限公司四家企业喜获2016年“云南‘质量走廊’省级示范单位”荣誉。
什么是质量走廊
“质量走廊”暨通过走廊的形式展示企业的质量文化、质量管理水平、质量成果,是质量文化的宣传廊、质量提升的示范区、质量惠民的主阵地,起到引领和带动全市各行各业不断提升品牌和质量工作水平的主要作用。丽江市质量强市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始终把“质量走廊”创建工作作为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有力抓手,达到了标杆引领、经验共享、整体提升的效果。
云南省质量走廊省级示范
单位
丽江东巴谷国家4A级风景区
示范项目名称:
1、一个家庭即一个社会的普米金窝;
2、有话不说歌来代,传承上刀山、下火海民俗的傈僳山寨。
丽江东巴谷国家4A级风景区
普米族是56个民族之一,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不足5万,在56个民族当中人口排列在第40位,普米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宁蒗、兰坪两个县?!捌彰住币馕鞍兹恕闭庥胱怨懦缟邪咨泄?,他们的先民属于古羌后裔,原为青海、甘肃一带的游牧部落,公元8世纪左右南移到四川西昌一带,13世纪以后,蒙古忽必烈率军南征大理国,部分普米族随军进入云南,最后定居在滇西北地区?!敖鹞选笔瞧彰子?,翻译成汉语是“人家”“家里”的意思。东巴谷景区从宁蒗县拉伯乡托甸普米文化传承基地整户人家整体搬迁而来的普米人家演绎了普米族的实际生活。
1、完整而独具特色的普米族庭院建筑:北面的这栋全木楞结构而屋顶盖瓦的楼叫“花楼”,是近来在普米族中比较常用的建筑方法。这花楼和摩梭人的花楼不一样,摩梭人的花楼是走婚用的,而普米族的花楼是青壮年迎娶及接待贵宾的场所。普米族坐西朝东的房子是他们的正房,这所房子为全木结构,连屋顶也是用木板盖的,所谓“木板当瓦盖,风吹石头砸脑袋”,说的就是这样的房屋建筑,这所房子有八间屋子九道门(因为八和九在普米族家里是非常吉利的数字),里面设有火塘、花床、韩规神堂、粮仓等,是普米人家居家生活的主要场所。南面这二层楼房,一层是关牲畜,二层是家中长者的起居场所,而普米族将一层的厩房降于地面是合理利用空间,人畜分离,防蚊防臭。
正堂:房子正中间这棵柱子叫顶天立地柱,居中为尊,挑起了整个房屋的大梁,从这里可以看出,普米族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氏族,作为家里的男人要挑起整个家庭的大梁。而这边的花床是普米族招待贵宾的一个场所,能上这花床的人有四种:(1)、有身份有地位的人;(2)、对普米族有巨大贡献的人;(3)、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4)、从事宗教活动的信徒;花床角落里供奉的是藏传佛教的创教始祖释加牟尼(因为普米族是个全民信教,信奉藏佛教的少数民族)。
木楞墙上挂的猪下巴则是家中富足生活的一种象征,挂得越多说明家庭越富有,挂了6个猪下巴代表这家人今年杀6头猪,也代表这家的女主人非常勤劳能干?;鹛潦瞧彰鬃宓墓?,普米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是比较神圣的,不管任何人都不能从火塘上跨过去或往里面丢垃圾,而正前方的是他们供奉的藏巴拉火神,由藏传佛教的吉祥八宝组成,火神前面是他们的锅庄石,在一日三餐之前,普米族都要夹一些饭菜放在锅庄石上,一敬锅庄,二敬火神,三敬祖先。
家庭成员:父亲熊本玛不仅是一家之主,同时也是家里韩规神堂的主持人,在村里也是能主持各种韩规仪式的老韩规。母亲郭青拉姆是主持一家起居生活的老祖母,坐镇正堂料理家务。大儿子熊国华不仅是能起房造屋的大木匠,还是一个能吹拉弹跳的民间艺人。儿媳郭玉湘不但能酿出醇香醉人的苏俚玛酒,还有一副甜美的嗓音。姑娘熊贵芳则是家里的生产生活能手。小儿子出家当喇嘛,孙子孙女在院子里嘻笑打闹,体现一派欢乐祥和家庭气氛。
粮仓:普米族家里如果有满十三岁的小孩在大年初一那天在这里举行成人礼,一只脚踩在猪膘肉上,一只脚踩在大米袋上,意义以后的生活衣食无忧。用三块石头组成的是普米族家最简易化的锅庄,从这里可以看出,普米族是游牧民族转为农耕民族的,这是他们在游牧时代做饭的场景。
韩规神堂:这是普米族一家人烧香念经的神堂叫韩规神堂,韩规教起源于西藏的本教加普米族民间的“雅毕教”相结合,韩规教的信徒和西藏的喇嘛不一样,他们不能抽烟喝酒但可以杀生吃肉,娶妻立户、生儿育女。
2、特色食品:(1)、醅酒又叫苏俚玛酒,是普米族用大麦、小麦、青稞、高梁、玉米五种粮食和中草药做的酒曲低温发酵而成,酒精度只有8到10度。(2)、猪膘肉,由于形状像古典乐器,琵琶也叫琵琶肉,是普米族的特色荤食之一,它的制作方法是把猪杀了之后把内脏骨头和瘦肉全部剔除,在猪的肚子里放盐、花椒等佐料,用针线把肚皮缝合自然风干就行,据史书文献记载这样腌起来的猪膘肉最长可以存放25到30年,6年以上的可以生吃,而东巴谷普米院这头猪膘肉已经存放了16年,可以直接生吃了。(3)、高山荞麦粑粑(饼)和玉米粑粑(饼),都是采用小凉山及周边原生态山区的纯天然食品,用原始的加工手法加工制成,舒软耐嚼,老少皆宜。
2
丽江东巴谷国家4A级风景区
傈僳山寨是东巴谷景区倾力打造的独具特色的一个民族院落。由市级傈僳文化传承人阿石才为总领队,以市县级传承人顾玉华、和自修、和杰华、蜂学忠、朱学才、王世美等为骨干,带领一大批年轻人进行傈僳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工作。
上刀山: 刀梯,高有11米,有28把锋利的钢刀组成,这就是傈僳族上刀山用的刀杆,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是傈僳族的刀杆节,上刀山是为了祭神,求神保平安,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一种仪式。巫师赤脚爬上刀杆顶端再下来,如果没有伤到任何地方,就预示来年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和自修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传授上刀山技艺的师傅,通过他的传授,现已有黎晓旭、蜂学成、唐玉忠等一大批学徒学成出师。现在公司安排黎晓旭、蜂成全俩人从事展示活动,岗位工作职责规定两人必须轮流休息,保证客人能看到正常的民族特技展示。
下火海:傈僳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把这火塘里的火叫做万年火,它是不可熄灭,火的熄灭就预示着灾难的来临,既使两兄弟分家,可以不分财产,也要把火种带走,他们烧的柴火也是有讲究的,是整棵树的烧,从根部烧起,象征老人走在前面,小孩跟在后面,一代一代延续香火的意思,也有从头烧到尾,顺顺利利的意思。在这火塘里烧有两块犁板,被烧得通红,温度有800℃—1000℃,下火海是驱鬼避邪的一种仪式,巫师赤脚踩在这烧得通红的铁犁上,而且还用舌头去舔通红的犁板。永胜县松坪小丫口傈僳文化传承基地出来的顾玉华是市级下火海文化传承人,在他的传授下,顾玉高、蜂学忠等一批传承人已学成出师后在带下一代传承人了。现在公司安排和自修、蜂学忠俩人从事展示活动,岗位工作职责规定两人必须轮流休息,保证客人来时能看到正常的民族特技展示。
傈僳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是一个盐不能不吃,歌不能不唱的民族,是一个酒必饮,饮必醉的民族,东巴谷傈僳山寨在阿石才的带领下培养出了和杰华、朱学才等一大批民间艺人,享受公司特技薪酬待遇。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ず痛欣勖褡迕窦湮幕?,先后多次资助艺人整理出版民间歌舞音像制品。在东巴谷多次承办傈僳族“阔时节”,与云南傈僳协会合作创办“傈僳文化传承基地”。
公司力所能及扩大?;?、传承的范围,加大?;?、传承的力度。在景区管理上,东巴谷尽力对民族优秀人才和传承人给予住房、工资、奖金等方面的照顾,病休假等对他们也相对宽松,不仅如此,还尽量创造条件,让员工走出去开眼界、长见识,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创作新的艺术作品——员工阿石才和王世美已两次在中央电视台演出。
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公司从原生态民居建筑到家庭生活形态整体展示各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和各级政府的认同和肯定,被评定和命名为“云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云南省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和“云南省民族学会研究基地”等多种荣誉称号。
公司针对景区内的几个民族,选择那些相对偏远、封闭,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村落,进行一对一帮扶,挖掘、整理那些村落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给予基地一定的经济扶持,首先在原始村落恢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树立“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不过时,还很有用”的思想观念,培养民族文化的人才从少儿抓起;用工招工上,也相应对作为基地的村落倾斜,尽量让他们走出来后各尽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着眼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公司将以东巴谷生态民族村为大本营。实行“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一方面与有一定实力和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云南旅游大型企业--昆明怡美集团合作,对东巴谷景区进行深度开发,健全旅游要素、延伸产业链以适应丽江全域旅游的到来。同时公司以丽水金沙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为蓝本与临沧市政府达成协议对沧源县佤族的民族歌舞进行挖掘整理,打造一台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歌舞盛宴—族印司岗里,让更多的人对佤族文化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将参与景区建设工作为公司和临沧市的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公司的目标是争取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专业整合特色文化资源、优质旅游资源的资本平台,成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在实现规模、收益快速增长的同时,使宝贵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更有效的整合。